对古装造型要求越来越严格,是观众太苛刻吗?

来源:人气:110更新:2024-01-01 16:15:42

一直以来,关于各式古装剧中传统服饰是否考究的审视与讨论从未消减过。

在文化自信日渐高涨的当下,观众们更加希望看到的,早就不只是一个单纯“美”就足够的古风形象了。

然而,出于对现代审美的考虑,影视作品常会对服饰做出相应的改动,还有部分影视作品由于其“架空”的历史背景,对服化道风格的创作改动程度较大,甚至被认为有模仿日本、朝鲜服饰的嫌疑。

对此,还有辩解的声音宣称:和服保留了汉唐原有的风貌,古装剧采用此类风格,无可厚非,即便用了,也只是拿回“本就属于自己的东西”罢了。

真是这样吗?我国历代传统服饰与日朝两国风格究竟是何渊源,有哪些本质区别?我们可以漠视“挪用”、甚至将其简单理解为“拿回属于自己的东西”吗?对古装造型要求越来越严格,是观众太苛刻吗?

讨论的声浪中,我们邀约了中国传统物质文化学者、作家孟晖老师,就“中日朝三国传统服饰区别”的问题作出了解答与探讨。

汉服与日本传统服装、朝鲜传统服装,总体来说,是原生文化与衍生文化的关系,日本与朝鲜的民族服饰,都是由中国不同朝代的服装衍生而成的。

不过,在朝鲜半岛与日本列岛,人们在拿来主义的原则下,于模仿汉服的基础上,发挥了创造性,形成了各有特色的风貌。

中日韩影视剧女性服饰

《为有暗香来》《清平乐》剧照

《笃姬》剧照

《步步惊心:丽》剧照

如果以人类文明为全局的景观,那么,中国是主要的原创文明之一,自古以来不断发明各种重要的文化成果,馈赠给世界。

中国古代服装便具有原生性,我们放眼国际,明显能看到,东亚地区的传统服装特色鲜明,与中亚、西亚、非洲、欧洲的情况截然不同,原因就在于,自先秦时代起,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便不断根据地理与气候环境的特点,创造适合生活所需的服装形式。

《梦华录》剧照

由于中国文明是先发文明,远为更加先进,与周边地区形成巨大的落差,结果,中国原创的服装形式不断通过各种途径四向辐射,朝鲜、日本、越南乃至不丹等地的传统服装便在不同程度上追随着中国。

不丹与日本远隔万里,历史上长期彼此没有接触,但两地服装的基本形式却一样,都是正裁法的掩襟袍服,究其根本,就在于都模仿了汉服的样式。以汉服为本源,两国都发展出了不同的特点,所以彼此之间在风貌上并不完全相同。很醒目的是,至今,不丹的王后、公主们在正式场合会披一条纹饰鲜艳的长帔,显然是宋明服制的遗风。日本的十二单等正式服装同样配有长帔——领巾,可见汉服的强大辐射性。

日剧《身着十二单衣的恶魔》剧照

不丹王室婚礼

当然,汉服并非封闭和孤立的体系。中国幅员辽阔,与亚洲大陆乃至非洲的各文明区有复杂的交流与互动,也就造成传统服饰变化丰富,不断出现新风貌以及新样式。

举例来说,帷帽本是游牧民族骑马时用以遮挡风沙日晒的帽具,在唐宋时代被引入汉服,男女骑行外出,都以那种垂有长纱的笠顶帽护面。后来,这种帽具传到日本,得到长期沿用。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剧照

还有开衩,最初也是为了便于骑马而发明的,有可能传自波斯,从唐代起,因为开衩方便行动,所以汉服加以采纳。

陶骑马女俑

另外,明代后期发明了立领,并普及了纽扣的使用,由此,到了清代,出现了利用纽扣固定的弧形掩襟。

清代汉族女性服饰

然而,开衩、立领、纽扣、弧形掩襟,都没有被和服、朝服、不丹服装学去,但越南女性的“国服”奥黛却采用了那四样形式。由这些例子可以观察到,中国周边各区域在模仿汉服时情况参次,各有各的取舍,不受任何约束。

越南奥黛,越南电视剧《凤扣》

汉服作为原生文化,更有创造力,更能吸收其他文明的因素,因此变化极大,在每一个朝代,都形成了新款式、新风格,秦、汉、晋、唐、宋、明,以及清代的汉族女服,彼此迥异,由此形成连绵如画的长廊。

左右滑动查看

相比之下,日本、朝鲜偏居欧亚大陆的边缘,缺乏与其他文明交流的机会,唯一可以学习和追随的就是汉服,所以缺乏变化,相对汉服,有发展滞后的倾向。

然而,由此却产生了一种荒唐的谬论,宣称和服保留了汉唐原有的风貌,一些“古装”电视剧模仿日本服饰,甚至偷偷使用韩剧中的所谓朝鲜古装。那种谬论是无知的结果,是井蛙之见。

明万历,点翠嵌珠石金龙凤冠

此凤冠以髹漆细竹丝编制,

通体饰翠鸟羽毛点翠的如意云片,

18朵以珍珠、宝石所制的梅花环绕其间。

无论从任何角度,相对汉服,日本与朝鲜服饰都有着悬殊的落差:首先,中国有大量出土文物与传世文物,留下了历朝历代服饰的丰富信息,与日本、韩国那些近代现造出来的民族服饰一对比就可以知道,汉服与后二者在风貌上相差极大。和服、朝服尽管在总体样式上没有原创性,而且变化缓慢,但仍然是按照具体的财力与地域性的审美趣味进行了发挥,形成了各自的模样。

所以,和服与唐代无关,朝鲜李朝服装也不能代表明朝,都是衍生文明搞出的变体。

其次,在历史的大多数时段,中国文明一直在技术水平上遥遥领先,不断发明新工艺。大家都知道中国发明了丝绸,但不太清楚的是,中国拥有各种独创的先进丝织技术,那些技术是日本朝鲜以及其他地区都不具备的。这就造成一种具体情况,在中国很普及的多种高级面料,日朝却只能望洋兴叹。

清代,红地织金云龙缎,

江南织造局为宫廷专门织造。

早在战国时代,中国就已织造出极其精细的轻纱,一直到十九世纪前期,世界上只有中国能够织造以蚕丝为原料的轻纱与薄罗。

于是,从先秦起,就形成了一种时尚,贵族男女穿上绫绮等不透明衣料的衣袍,然后在外面罩上一件轻纱的长袍,由此形成两重衣色彼此叠映,并且纱裾飘飘,自带仙气。注意哦,不仅是女性们那么打扮,男性们也一样哦!不信就去看《列女仁智图》!

顾恺之列女仁智图卷(宋摹)

此卷多处保存了汉代的衣冠制度。

图源故宫博物馆官网。

西汉直裾素纱襌衣,

世界上现存年代最早、保存最完整、

制作工艺最精、最轻薄的一件衣服。

由精缫的蚕丝织造,

通身重量仅49克。

神奇的是,历朝历代,到了夏天,从皇帝到大臣再到地方高官,无论是穿礼服还是官服,全部都是采用外罩纱罗轻衣的形式,先穿一件不透明衣料的内衬袍衣,然后罩上带有织绣花纹的华丽纱袍或者罗袍,去上朝,去办公,去参与活动——当时只道是寻常呀。皇城内外,大殿上下,群臣全是罩着半透明的纱罗官服,花团锦簇,个个还熏了衣,戴着香囊,随步流香,那是什么气象!

至于女服,那对纱罗的发挥更是花样百出,例如在彩锦裙或者绣花裙外罩一条纱罗轻裙,便是经久的流行风尚。实际上,从南北朝一直到宋代,女性夏季是直接把纱罗上衣穿在身上,裸露的双肩与双臂在轻纱浅罗里半隐半现,即使最正式的礼服都是采取如此的形式。为了彰显效果,大家特意用妆粉把前胸后背和双臂都涂得雪白,主打一个雪白肌肤与朦胧纱色互相映衬!

《簪花仕女图》

可是,日本和朝鲜历史上都没有纱罗,一是没有掌握相应的织造技术,二是财力不逮,没能力从中国进口。所以日本和朝鲜的上层社会从来没穿过纱罗衣服,那么,又怎么可能体现汉唐风貌呢!

此外,中国历代还不断研发新的高档织物,如缂丝,织有金线的锦绫纱罗,用孔雀线、鸟羽线连同金线织出的雀金衣料,绒料,妆花罗缎,等等。这些极其贵重的精品织物,基本上都没有流入日朝上层社会,唯一的例外是明代的妆花织物。

孔雀羽穿珠彩绣云龙吉服袍,清,

身长143厘米,两袖通长216厘米,袖口宽18厘米,

胸围长134厘米,下摆宽124厘米。

图源故宫博物院。

在韩剧中,李朝的后妃们穿着明朝风格的衣裙,所用的衣料类似明朝独享专利的妆花缎。历史上,假如李朝贵妇真穿过那类衣裙的话,来路只有两种:第一是明朝赏赐的赐服,第二是从明朝买回去的顶级奢侈品。韩剧中李朝后妃的华服,其实不过是模仿潘金莲们的讲究服装,吴月娘在身为平民富室娘子时会穿类似的服装见客,而一旦她变成官太太,马上就改穿形制不同的官服了。

韩剧《哲仁王后》剧照

明代官员夫人(外命妇)的服制,

为点翠珠宝冠、织金红袍、织金绿裙(现藏故宫博物院)

同样重要的是,由于中国自古是发达的手工业社会,能生产各种优质产品,那些独家特产通过丝绸之路向外源源输出,广受欢迎,结果在漫漫岁月中长久地巨额入超,整个社会积累了惊人的财富。

如此的优势让古代中国在高档消费能力上为周围国度望尘莫及,可以从域外进口各种奢侈物品。由此,传统服饰对各类贵重材料的使用就极其惊人,以黄金来说,不仅有各种金首饰,而且在衣裙上用金泥描花或者模印、贴金箔、绣金线等,让华服金彩闪烁。在明清,更出现了一种“金宝地”锦缎,是用金线织成底面,同时用各种彩线在金底当中织出五彩花纹,用这类织物裁成的衣服,是一件金色的服装,上面呈现着彩色纹样!

缠枝牡丹金宝地锦,清早期,清宫旧藏。

图源故宫博物院官网。

万历皇帝的心字腰带扣,

镶嵌了红、蓝、绿、黄宝石及珍珠。

再如珍珠,在汉代,从合浦采捞出海水珍珠,从那时起,中国的上层社会便在首饰与服装上大量使用珍珠。无论凤冠,还是钗钏步摇,都是珍珠成簇。在皇帝龙袍上,在贵妇衣裙上,成百上千的珍珠缝缀在衣面上,形成精致图案。慈禧太后还有由珍珠编成的披肩。往昔岁月里,珍珠来自四方,包括南珠(南海珍珠)、北珠(黑龙江流域的淡水珍珠)、西珠(东南亚与印度洋珍珠),包括来自遥远的波斯湾的名贵珍珠。然而,朝鲜和日本因为缺乏财力,皇室贵族都很少享用珍珠,即使首饰上也难见踪影,更不要提服装了。在浮世绘和朝鲜绘画上,可曾看到描绘珍珠?

孝端皇后凤冠,国家博物馆镇馆之宝,

该冠通高48.5厘米、冠高27厘米、径23.7厘米,

重2320克,面料以丝帛制成,

共饰有9条金龙,9只金凤,

嵌有天然红宝石115块,珍珠4414颗。

故宫博物院,明万历,

点翠嵌珍珠宝石金龙凤冠。

在不同的时代,流行在中国上层社会的宝石也不一样,战国时出现了绿松石,汉代又添了玛瑙,唐时出现了水晶、蓝水晶、碧玉等等,元明两代,从异域进口的红蓝宝石、祖母绿、猫睛石、石榴石、黄宝石斑斓五彩,及至清代,则崇尚翡翠和碧玺。凡此种种,都让中国的传统首饰不仅华贵,而且品类众多。

北京故宫博物院,

清代,银镀金点翠嵌珍珠宝石盆花式簪。

隋代,嵌珍珠宝石金项链,

出土于李静训墓。

金项链周径43厘米,链身由28个嵌珍珠的金球组成。

每个球形链珠均由12个小金环焊接而成,

其上又各嵌珍珠。

北京定陵出土,明代万历皇帝的

嵌绿宝石粉晶兔儿对簪

明代皇后的金丝蝶恋花攒领,

镶嵌了红蓝宝石和珍珠。

日本和朝鲜没有如此丰富的宝石,首饰的品类也非常有限。中国曾经的重要佩饰——项链、项圈、十八子珠串、长佩,在日服、朝服中一律缺席。金手镯、银手镯、镶珍珠手镯、整块玉或整块翡翠调成的手镯,在日韩女性的双腕上同样看不到影子。最说明问题的是,传统上,耳环是中国女性最基本的首饰,即使再贫穷的女子也要戴一对银耳环,或者哪怕是铜耳环,然而,在朝鲜和日本,女性根本没有耳环那一款基本饰物。

韩剧《哲仁王后》剧照

明楚庄王墓出土明代王妃的

镶红蓝宝石金对镯以及金对钏

清代,金累丝灯楼耳环

轻纱,罗衣,贴金缀珠的衣裙,叮铃悦耳的玉翠长佩,在皓腕间悄悄滑动的成套手镯,摇曳在髻畔的长串珍珠流苏,插满在两鬓和髻后的一朵朵颤动珠花,活泼泼晃动的翠宝长耳环,所有那一切,一起打造了古代中国女性风姿绰约的华美,那是日朝女性无法复制的。

敦煌石窟壁画中的供养人画像(复制)

清代,银镀金点翠嵌宝石花果纹簪

清代,金嵌珍珠宝石圆花

明代皇后的寿字对簪

白玉寿字为中心,镶嵌红蓝宝石

另一方面,日本、朝鲜的先人也根据既有的条件和能力,发展出魅力独具的服饰风貌,创造了具有民族特色的美。最有趣的例子是,在中国明朝时,朝鲜人流行穿马尾编的裙撑,用裙撑把袍子或长裙撑得蓬张开,仿佛十九世纪的欧洲贵妇一般。奇妙之处在于,在上层社会,不仅女性穿裙撑,男性也一样穿。这一时尚不久就传入明朝的北京,大受欢迎,文臣武将都在官袍下加系裙撑,让袍摆像伞一样撑张着。很快,如此奇特的时髦又流传到江南,顿时出现无数穿着蓬蓬袍儿的富家时髦子弟。虽然那种风气不久就退潮了,但也说明,在中国与周边文化之间会形成时尚的交流。

明宪宗元宵行乐图

韩剧《哲仁皇后》剧照

所以,汉服是古代日本服装、朝鲜服装的蓝本,但日、朝受限于文明规模、发达程度、技术能力、财富水平等各方面的原因,所形成的服饰相较于汉服要远为逊色,与汉服根本不在一个水平上。

因此,假如中国古装剧照着日本古装、韩国古装来伪造传统服饰,那是荒谬的。如今,出现了韩国直接盗用汉服的现象,对此,我们应该明白,历史上,朝鲜半岛从来没有能力拥有中国独有的那些华美服饰,不管他们怎么干,也改变不了历史的真相。


Description of the image
首页
娱乐新闻
电影资讯
网络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