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分类
有“性别”的春节档
来源:人气:705更新:2024-02-22 00:00:32
随着全国上下陆续返工,春节档的厮杀也走向尾声,票房排位和走势已经基本确定下来:已经取得优势的电影将在收假后,乘舆论口碑和观众自发推荐之势,继续高歌猛进;而在鏖战凶猛的档期,试图依靠长尾效应实现翻盘逆转,几乎是不可能的事。
今年春节档最大的赢家,无疑是贾玲和她的《热辣滚烫》。由她自导自演的《热辣滚烫》,仅仅在上映第一天稍微落后于《飞驰人生2》,随即立刻迎头赶上,并一路牢牢占据票房榜首。
根据猫眼专业版数据,该片目前累计票房28亿,预测总票房将超35亿,《热辣滚烫》不仅已经提前锁定了2024年春节档冠军位置,大概率会进入中国影史票房前十。
01 在舆论中心激荡
某种程度上讲,《热辣滚烫》比起《你好,李焕英》,之于现今中国电影市场的意义更加重大:今时不同往日,在2024年春节档电影较之前同档期相对萧条,电影类型显著单一化、数量显著减少,之前被寄予厚望的《第二十条》表现不及预期的情况下,发挥领头羊作用、提振市场信心的担子就落在了《热辣滚烫》的肩上;
此外,它之于贾玲个人的意义也更加重大,如果说《你好,李焕英》是酝酿了数十年的情感爆发,是初生牛犊式的横冲直撞,《热辣滚烫》则需要回应更多的疑问:譬如“一次喷薄是否耗费了贾玲的全部热情”、“喜剧演员转型导演,上限不过是小品电影吗”,再譬如“和导演本人家庭史、成长史、个人心灵史紧密关联的创作,究竟能够走到哪一步,能够唤起多少人的共鸣?”
更多的叩问来自电影之外。可以看到,对于《热辣滚烫》的很大一部分批评在于该片和“贾玲减重100斤”绑定太过,或者含混不清的“不够电影”,而这些批评绝大部分来自于男性观众。
无疑,性别议题已然成为了当代中国社会的一门显学,每个作品,都必须接受当下性别价值尺度的衡量。女性观众们希望自己长久以来因性别被差别对待的感受可以在文艺作品中得到确认,理解和尊重,期待能从作品当中发现导演及角色的进步意识,体会自己所属的性别群体越来越多地在行业中施加影响。
贾玲的女性导演身份也使她必然,也必须地正视性别问题,呈现性别现象,否则一来不能满足女性观众们迫切的希望,二来也不成其为一个诚实、诚恳的创作者。但一部分男性观众们则因为女性在观影和后续反馈过程中的鲜明自我投射、强烈自我表达,觉得被挑战、被冒犯,故此将这种不快转移到了对电影与创作者的评价上,不能不承认,很多顾左右而言他的,对于作为导演和主演的贾玲的批评都来自于此。
从票房成功和引起的舆论现象来看,网友把《热辣滚烫》称为“中国电影的《芭比》”是相当贴切的。
那么回归电影本身,《热辣滚烫》试图探讨哪些问题?如何看待贾玲的蜕变,是为了和作品本身平行互文的作者意图,还是仅仅考虑到商业行为要有噱头、有话题、有热度呢?
02 现实和媒介自觉
与真实角色一起呈现的,还有目前的普遍社会心理:社会新鲜人把稳定工作放到人生价值的最优先级顺位,为此甘愿用一切形式的资源来置换;三十代父母脱不开学区焦虑,又对平淡反复的家庭生活感到疲惫;一部分年轻人丧失了社交意愿,抗拒和他人交流联结,积累财富、阶级跃升的期冀难以实现,转而热切投身参与烧香、拜佛、算命、买刮刮乐等玄学活动。
电影《热辣滚烫》无意于批判个体选择,或者说影片环境和现实高度对照,部分情况下看似能动的选择,不过也只是被动适应的结果:“大环境不好,没人办卡”,老板对员工兼有剥削和骚扰;表妹软性要挟乐莹上电视配合作秀,制造话题内容,不择手段地吸引注意力,其实她也只是被大众媒介绑架,想要迎合越来越难被刺激的受众——联系到贾玲长期作为女笑星,综艺咖,如今成为女导演的过往经历,这其中或许也包含了她对于当前媒介环境的反思和体悟。
从成片来看,贾玲延续了从《你好,李焕英》而来的观察—提炼—抒情—实现、并自我超越的创作路径——
前二项或许能够被归结为前喜剧演员的基本能力素质,后两项中则能见出作者选择题材的倾向自觉,能见出其对现实人群的关切和照料,同时也能见出贾玲在目前行业中罕见的“把自己作为方法”的勇气。
03 作为导演的贾玲
八天假期结束,春节档电影总票房突破80亿、创历史新高,观影人次突破1.6亿,双双创造了新纪录。当然有必要指出的是,今年春节档期按八天计算,往年则更多是七天,按照单日票房成绩来看还不及2021年,但也足以让电影业感到振奋了。
今年 春节档还有很多意外。张艺谋的影片会在春节档竞争中垫底,以十三亿的票房成绩暂居倒数第一,再看具体情况更是令人哭笑不得,《第二十条》垫底的原因是因为表现更差的几部影片已经相继撤档,这其中还包括在春节档有过不俗战绩的宁浩。
大导演失手的情况也是也不罕见,但即便在三年前《你好,李焕英》取得惊人票房成功的时候,也不会有人能想到,一位女导演能再次占据春节档这个中国电影市场最重要的档期内票房的半壁江山,更遑论这位导演是半路出家的贾玲。
不得不承认,贾玲的出道长片在视听技法上确实较为匮乏,但到了《热辣滚烫》,贾玲作为导演在视听语言上的学习,尝试和探索肉眼可见。如之前社交媒体上引起广泛共鸣的“将整栋楼和街景作为舞台,杜乐莹从右边入画,被唯一光源打亮。在向上爬楼梯的过程中,每一层楼的声控灯应然而亮,在她离开之后旋即熄灭。仿佛杜乐莹人生中的一个一个希望和寄托,不断亮起又不断破灭”、“用被穿堂风吹过的纱帘暗示观众杜乐莹万念俱灰后的自杀冲动”、“片头几组定格关系镜头,正是乐莹路过人间”。
视听语言之外,从出道作品讲述一个私人情感故事,再到《热辣滚烫》用肉身和角色互相介入,互相影响,在叙述上尝试涵盖更多人群,这是贾玲作为导演的进步,同时也是她作为自己的第一女主角为作品担负起的责任。
不管是作为导演的,还是作为演员的,这一系列进步就发生在短短三年之间,减重则只有一年时间,《热辣滚烫》是三年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示和验收。
反观韩寒的《飞驰人生2》,和前作间隔五年,仍然在来回倾诉迟暮赛车手成为悲剧英雄的理想,主旨没有任何进步,但从票房结果和口碑来看,《飞驰人生2》还是成功燃起了韩寒的核心观众,即中年男性心中的情怀。
只是同为半路出家的导演,作品同样和自己切身经历相关,韩寒并没有受到贾玲这样的批判,贾玲为作品的付出,被一些人简单判定为“过度营销减肥”,或者“给我一个亿我也能”,而韩寒的不思进取,老调重谈,被浪漫化为”我努力的奔跑只为追上曾经的自己“。
或许《热辣滚烫》和《飞驰人生2》就是两部有“性别”的电影,获得成功的女性总伴随着更多挑剔。但即便如此,女性从业者和女性观众都需要更多的像《热辣滚烫》这样的电影。比如从《热辣滚烫》的女性选角也能看出,贾玲在掌握更多行业资源之后,积极为同为女性的创作者以突破、转型、改变的可能。《热辣滚烫》中有几个令人意外的选举饿,比如让一贯被认为“老实人”“好学生”的李雪琴来饰演和闺蜜男友出轨的女性、让《李焕英》之后囿于“妈妈”形象的张小斐饰演利己的妹妹、让多年以来一直在古偶中重复自我,被怀疑再难演绎现实角色的杨紫饰演表妹,都是在帮助演员打破刻板印象,更不用提在拍摄过程中女性之间本能的互相保护,比如她注意到李雪琴有可能走光时让道具拿来毯子,问摄影师能否只拍演员上半身。
反观韩寒,在被诟病不擅长写女性角色之后,《飞驰人生2》干脆一个女性角色也没有了。顺便提一句,如果《热辣滚烫》票房超过44亿,贾玲将成为全球累计票房最高的女性导演。
在《热辣滚烫》和《你好,李焕英》之间好像隔了很长,贾玲减重一百斤好像也隔了很长,但作为一个导演的第一部成功长片和第二部成功长片,只相隔了很短很短的时间。我们乐见这间隔之短,也乐见贾玲重新上场,再次成功。